资源描述:
萍乡、新余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经验启示萍乡、新余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经验启示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日益走向衰落,这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在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动能转换期,一些长期以来依靠资源开采、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正遭遇最严峻的衰退周期。
资源型城市如何从衰落中重新振兴,或者避免走向衰落,各省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下面以江西省萍乡市、新余市的转型发展为例,总结其典型做法与经验,为我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萍乡、新余和我市的相似之处(一)地理区位优劣势相近。
一是萍乡、新余系江西省西部和中西部的地级市,与我市一样都不靠近沿海,均属内陆三线城市。
二是比邻(融入)中心城市经济区。
萍乡比邻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区,新余跻身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群、我市是沈阳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
(二)人口、GDP规模相近。
萍乡市人口187万,新余市人口120万,我市人口152万,均属100—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
十八大以来,GDP累计总值萍乡市为5071亿元,新余市为5474亿元,我市为5320亿元,生产总值相近,增速相近。
(三)均为资源型城市。
萍乡是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经有着“江南煤都”的美誉2007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新余市是国内著名的以钢铁为基础的老工业城市,201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我市是驰名中外的“煤铁之城”,上世纪九十年代煤资源枯竭后,形成了“一钢独大”的产业格局。
(四)环境优美、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
萍乡市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市重点保护单位67处,著名风景区武功山集雄、奇、峻、秀于一身,有南方罕见的十万亩高山草甸和众多瀑布群。
萍乡义龙洞被誉为“天下第一洞”。
新余市著名风景名胜有仙女湖、仰天岗森林公园、孔木江湿地公园等,其中仙女湖景区流泉飞瀑多,动植物种类繁多,乔被誉为“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2002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仰天岗森林公园山谷幽幽,怪石嶙峋,翠竹如画,有诸多巧夺天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
我市拥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6处,其中著名的有。
世界文化遗产——桓仁五女山高句丽山城。
亚洲最大的天然溶洞——本溪水洞。
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
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等,集山、水、林、泉、洞为一体,素有“燕东胜境”之称。
(五)都在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2008年萍乡市全面实施转型战略,萍乡“因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重点打造冶金、机械电子、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十大接续替代产业。
新余因钢设市,缘矿而兴,2011年列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大力培育新型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钢铁深加工产业“三足鼎立”产业格局。
2009年,本溪市委市政府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经济区“双重国家战略”,从总体上对本溪未来主导产业发展和城市内涵特征进行了准确定位,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生物医药、原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建设“三都”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即建成“中国钢都”、“中国药都”和“中国枫叶之都。
二、萍乡市、新余市转型升级的做法及成效萍乡、新余分别依托煤炭资源、钢铁资源均有着一段辉煌历程。
但当资源日趋枯竭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作为江西省3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的两个,面对重重压力,他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市转型,让百年老城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萍乡、新余两市的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产业延伸与更新的“老树发新芽”模式萍乡、新余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运用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大力发展接替型产业,在原有企业基础上进行转产,或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延伸相关的产业工业、拓宽其产业链,大力开发原有资源型产业的新兴产品,并广泛利用新技术进行深加工和精处理,为其原有主导产业的永续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的萍乡煤矿,是中国代近工业史上的“十大”厂矿之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鼎盛时期,江西省40%的原煤、30%的钢铁产自萍乡。
2008年萍乡市全面实施转型战略以来,一方面稳定煤炭生产,逐步降低原煤产量,一方面积极致力于非煤生产,狠抓多种经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优势。
萍矿根据转产发展的需要,坚持老厂技改与新项目建设并重,对水泥厂和矸石电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了浙江永庆热电厂和萍乡浮法玻璃厂。
其中全国煤炭系统最大转产项目之一的浮法玻璃厂,填补了江西工业的一项空白。
萍矿还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出6110型豪华空调大客车、乳化炸药和全自动乳化炸药装药机、客车空调、玻璃钢冷库系列、FBT系列保温涂料、402不锈钢焊条和557特种焊条等新产品,由于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和效益。
近年来,萍矿相继组建了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浮法玻璃厂)、安源管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6个子公司。
开创了科技研发、承包工程、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五项业务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从“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
萍矿为企业转型探索了一条出路。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乃至世界知名钢铁企业。
2010年,全球钢铁企业产量排名36位,国内排名16位。
船板的产量、市场占有率2007、2008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
自2011年开始城市转型之初的。
“新钢独大”,到现如今配套企业聚集,新余在打造传统产业高地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新余着力做好做强产业链文章,全力推动钢铁产业招商和下游装备制造产业据商,引进冷轧钢带、汽车零部件、特钢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让旧动能焕发新生机。
2017年全市新签5000万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33个,签约金额106亿元,投资3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宁夏锦绣物流装备项目、投资10亿元的联天桥梁钢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项目等一批优强项目接连落户。
。
钢铁产业已逐步改变了“新钢独大”的局面,。
形成了以新钢集团为核心,百余家钢铁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集群,2017年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20亿元。
(二)引进新兴技术及产业的“另起炉灶”模式萍乡、新余两市经济转型,在保留原有主导产业“根基”的同时,也注重植入新兴产业的“血液”——发展替代型产业,即与原有的主导产业不同,重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1.依托经济开发区,大力引进发展新兴产业、无烟工业。
萍乡经开区、新余高新区作为两市经济发展主战场、对外开放主平台,始终坚持全域开放、全面开放,不断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十八大以来萍乡经开区累计引进省外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95个,实际进资530亿元。
新余市高新区已引进并开工170个重点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