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第1篇。
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
那么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总则为了预防进入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在事故突发状态下快速、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事故的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2、有限空间的范围2.1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或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
2.2有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进入以下三类场所进行的作业。
2.2.1密闭设备设施。
如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管廊等。
2.2.2地下有限空间。
如各类检查井(包括城区内各类检查井)、泵坑、格栅等水下设备的安装井(坑、渠道、廊道等)。
安装有地下设备(包括各类闸、阀、风机、管道等)的井、坑、室。
容积较小的构筑物(如沉砂池、初沉池、浓缩池、储泥池等)。
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2.2.3地上有限空间。
如通风不畅的储藏室、设备间、发酵池、垃圾站等。
容积较大但可能局部积存有毒气体的生物池和沉淀池等构筑物区域。
3、应急指挥小组组长。
厂长副组长。
副厂长(或厂长助理)组员。
各个部门负责人联系电话。
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
1194、应急指挥小组职责4.1组长职责:4.1.1负责安全救援事故统筹安排,及事故上报。
4.2副组长职责:负责现场救助总体安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救助,保护好作业现场,负责救险人力,物资和车辆的调配工作。
4.3组员职责:4.3.1服从组长,副组长的安排,积极参与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4.3.2组织做好防护物品日常检查工作,保证正常使用。
5、污水处理主要危害物质5.1主要危害物质和因素有: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5.2危险物质特性及危险性5.2.1硫化氢为无色有鸡蛋味的气体。
比重1.19(空气为1)。
在空间易积聚,不易飘散。
易溶于水,也溶于醇类。
硫化氢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当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达0.035毫克/立方米,人们即可嗅到,当浓度超过10毫克/立方米,臭鸡蛋味反面减弱,不易察觉,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
5.2.2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窒息性毒气。
比重0.968(空气为1)。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1.7g/立方米,呼吸55分钟,可引起死亡。
一氧化碳主要由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中通过气体交换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了血液的输氧功能,出现窒息中毒。
5.2.3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溶解度为0.144g/100g水(25℃)。
在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5.73×106Pa即可变成无色液体,常压缩在钢瓶中存,在-56.6℃、5.27×105Pa时变为固体。
液态二氧化碳碱压迅速蒸发时,一部分气化吸热,二另一部分骤冷变成雪状固体,将雪状固体压缩,成为冰状固体,即俗你“干冰”。
“干冰”在1.013×105Pa、-78.5℃时可直接升华变成气体。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
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会引起头痛、神智不清等症状。
5.2.4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为-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除低,容易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到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速等,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被冻伤。
6、预防事故的措施6.1企业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应该包括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
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劳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事故应急处置救援和自救知识。
相关事故的经验和教训。
6.2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或安全措施,应该包括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
现场作业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在受限空间外的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材,比如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救生绳、灭火器材等。
保证其畅通无阻,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便于出入和抢救疏散。
6.3当受限空间状况改变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并在入口处设置警告牌“严禁入内”,并封闭受限空间入口防止误入。
处理后需重新办理许可证方可进入。
6.4通风措施,可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管道送风前应对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向内充氧气。
作业人员每次进入受限空间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或休息。
6.5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受限空间,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并在开关上挂“有人作业、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6.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进入金属容器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
潮湿环境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当用电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
6.7作业前30min内,应根据受限空间设备的工艺条件对受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氧含量进行检查,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作业中断时间超过1小时,应重新进行检测分析。
气体浓度检测仪器必须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8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对受限空间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检测分析,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受限空间内温度应在常温左右。
监测结果如有1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6.9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要佩戴便携式气体浓度报警仪,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气体浓度报警仪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6.10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登记,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受限空间。
6.11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面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