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篇一。
感悟为人师表】感悟为人师表摘要。
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孩子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
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
教师要想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力争达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育孩子不是演戏,绝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使孩子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关键词。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因材施教一、言传身教养成良好习惯所谓言传身教,简单的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老师被认为很伟大,被誉为阳光地下最灿烂、最光辉的职业,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叩击孩子的心灵。
所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的必备修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
教师的举止影响太大了,我不由感慨万千。
什么是为人师表?教师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
孔子曾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就是说教【篇二。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育人者必先行为师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
因此。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
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
”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该做的工作。
但我认为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
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
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不只看他在同行和同学面前做的如何,还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如果一个教师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卑鄙龌龊,他就不配为人师表。
所以为人师表要有崇高的思想修养境界。
很多教育站线上的老前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巴金、老舍、吴五章、、、、、等。
他们在晚年应注重严于律己,堪为人师。
正如他们的诗中所说。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以前辈们为榜样,还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并以此为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个草去”表达了献身育人之志。
鲁迅先生也矢志不移把教育青年当成自己的人生目的,这充分体现了他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教育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教师光荣之所在,这种无私的精神也正是师德的精髓,也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
古往今来,有多少先贤们倡导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的崇高师德在历代教育家的思想行动中继承并发扬光大,塑造了一批批新人。
历览古今,一切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开拓者,有谁不是出自教师的熏陶?哪一项发明创造不倾尽师辈们的心血?正是这传统师德的指导作用,使我们神州大地出现了无以计数的默默无闻的好师者。
正是由于对自然、人生和教育事业的爱,使他们辛勤执教,终身不懈,甘愿传播人类文明,延续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胸怀世界,先人而忧,后人而乐。
正是对人类新生的爱,实现自己美好梦想,使他们呕心沥血,吐春蚕之丝在学生心灵中编织美好梦想的彩屏,燃红烛之光照亮新生一代探索真谛之路。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美国著名作家萨克雷有这样一段话。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教师的言行、学识、情趣等都是为人师表的载体。
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一、知荣明耻,修身励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知行先生一语道破了教育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
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实践者的教师,其所要具备的师德,首先应以陶先生所言的“真”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认真教好书,育好人。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和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才能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作为教师,要用爱心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
教师的美是学生成长的最好环境,能铸造学生高深的灵魂。
老师要有美的人格。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人格理更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
古人云。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如果你选择在黑板前站立,那你就对学生就应该多些宽容,多些体谅,多些平等。
如果你选择在黑板前站立,那你就不要动不动就体罚学生。
如果你选择在黑板前站立,那你就要放下你那可怜的功利之心。
如果你选择在黑板前站立,那你就要摆脱拜金主义的束缚。
如果你选择在黑板前站立,那你就要提高自己师德修养,知荣辱,明是非。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细节显素养,小事现精神。
以做好每天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为出发点。
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为师无小事,人人要有敬畏之心,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是良心工作,我们不是在工厂,不小心做了次品、废品可以顺手丢到一边,重新做而已。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等着我们去塑造!谦虚谨慎,严于律己。
不会失去学生的信任理解,反而会把这种品德通过无声的行为灌输进学生的心田里。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影响。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可塑性大,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做得更好。
例如,要求学生书写端正,教师自己的板书就要认真,不能潦草。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就要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