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教案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x 页数:49P 上传日期:2021-04-13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高考中国近现代史讲义新中国史教案一.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分期。

1.按社会性质划分为两大阶段。

⑴.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

(1949.10~1956年底)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21世纪中叶)1.按历史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

⑴.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0~1956年底)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1949.10~195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即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挽救濒于崩溃的经济。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三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3~1956年底)这一阶段主要任务。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

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定宪法。

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主要工作。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0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成功与失败相伴,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两大问题上一再发生错误,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⑶.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革十年动乱时期(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这一时期历史的主要特点是。

左倾错误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和操纵了文化大革命,并把它推向了极端。

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并以党和人民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内乱。

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以来这一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1976.10~1978.12这一阶段,一方面党和人民批判四人帮,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另一方面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继续左的路线,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12~198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现伟大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行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③.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1982年至今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总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历史,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1.过渡原因。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

②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③中共最高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过渡的条件。

①社会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②政治条件。

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③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前提。

④国际条件。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展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世界和平进步力量增长,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过渡时期党的任务。

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过渡过程。

①.1949年~1952年。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

②.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三大改造。

③.1954年制定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5.过渡性的表现。

①.社会主要矛盾。

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阶级结构。

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③.社会经济结构。

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④.国家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

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政治上。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实行专政。

新中国成立以前,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只进行了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并不改变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7.过渡的特点。

①.中国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一般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②.中国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改造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③.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保持政治联盟,采取和平手段、改造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步进行。

8.过渡过程中创造性的重大举措、依据。

①.经济上。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限制、利用”,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采取赎买政策,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和平过渡。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应航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