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法治保障问题

个人文档 环保公文写作 格式:doc 页数:21P 上传日期:2021-07-01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法治保障问题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

中国文库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浅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法治保障问题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浅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法治保障问题[关键词]法治乡村。

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一、阻碍乡村法治建设有序推进的主要因素(一)涉及。

三农。

的立法工作明显滞后有法可依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前提,而我国在涉及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法律制度数量和质量都相对滞后。

涉农法律制度总体数量少,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待研究、未出台等问题依然严重。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形成的一系列问题也急需合理的解决方式。

在这一关键阶段,涉农法律、法规未能及时制定和修改完善,未能适应新农村法治 建设的客观需求,严重损害法律、法规权威、影响操作性。

比如。

城镇化进程中引起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投资融资问题、规模化农业发展引起的产权问题、产业化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方面,目前的解决途径更多地依靠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变通和探索,没有真正形成规范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

(二)农村传统观念对法治推进形成不利影响受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影响,在广大农村。

人治。

大于。

法治。

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導致农民习惯以。

走后门。



找关系。

等形式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形成。

空巢老人。



留守妇女。



留守儿童。

等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知识、新思想进入农村的障碍。

由于农村剩下的群众在法律意识、依法维权的意识都十分薄弱,对法律的需求也不高,即使遇到问题也会首先依靠亲戚朋友或村干部的帮助,给乡村法治建设带来现实困难。

(三)法治建设方式简单粗暴推进效果不佳 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居住分散,。

摆摊设点式。

的法治宣传,。

干瘪。

的法治口号,造成普法教育无法深入人心。

目前,依然有少数农民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法律教育,依然停留在法盲的水平。

比如,随着近年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提出,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教育力度。

在农村,为了禁止焚烧秸秆,。

禁止焚烧秸秆,违者罚款、拘留。



蹲到地里点把火,拘留所里过生活。

等标语随处可见。

即使如此仍然收效甚微,不少农民仍然不惧法律的红线,冒着罚款、拘留的风险也要将秸秆进行焚烧处理。

究其原因,还是法治宣传方式单一,未结合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形成了农民群众和法律法规之间的对立,损害了法律的权威。

二、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保障的同时,立足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寻求适应于农村地区的法治发展的举措,将乡村法治建设稳步推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一)健全乡村法律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提高立法质量,要加强立法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把在实践中已经成熟的方针政策上升为法律层面,通过人大将政策变成法律文件,让农村法治建设工作的每一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的法律体系。

首先,要积极在实践中找寻新问题,对某一类问题、某一些现象做到既有基本法的理论框架,同时也有法规等可操作性标准,提高法律的实效性。

其次,要逐步推进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的无缝衔接。

村规民约是村务管理的重要准则和村民行为的传统规范,是村集体组织民主自治和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

既要发挥村规民约的自身优势,又要结合乡村法治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村规民约的内容和形式,推进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的衔接,形成整体合力。

(二)完善法治化纠纷化解机制,维护和谐稳定的乡村发展环境以法治方式解决村民纠纷,为村民提供平等公平、诚信友善的发展环境,及时释放其不满情绪,化解社会矛盾风 险。

1.要加强基层执法司法队伍建设结合乡村经济发展情况,逐渐增加基层执法人员、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人员的数量,推动执法、司法部门的工作重心不断向下延伸。

增加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人员素质,确保为村民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2.要强化主动作为、化解纠纷在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三方。

联动的纠纷解决机制下,逐步建立起相关部门联动、协调协作、高效便捷的矛盾化解联席机制。

以内部协商代替相互推诿扯皮,以高效廉洁代替优亲厚友,不断增强执法司法人员主体服务意识和村民的法律意识,切实解决不信。

法。

而信。

访。

、不信。

法。

而信。

权。

等农村面临的紧迫问题。

最后,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加强对村委干部的法律培训和法律指导,推动依法依规办事。

(三)培养农民法治意识,提高村民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法治宣传教育这一治本育人的基础工作,持之以恒提高乡村干部和群众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以农村法律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为榜样,运用法治书屋等载体,深入开展有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提高法治意识。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强化涉农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乡村市场秩序,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实际成效提升农民对法律的信任和信仰。

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推动司法资源向农村延伸,围绕。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目标,树立农民群众对法律的信心,形成法律解决问题纠纷的习惯,消除司法心理障碍,自觉以法治思维解决矛盾纠纷,推动学法用法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李慧.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新篮图[N].光明日报,2017-11-14.[2]叶敬忠.乡村振兴战略应关注几个关键内容[N].农民日报,2017-11-20. [3]王鑫.乡村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业,2018(27).浅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法治保障问题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战略部署,构建乡村综合治理新体系,利用法治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有序推进和发展保驾护航,是我们当前政策突进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应航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