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三篇“医院”一词来自拉丁语,最初的意思是“医院”来宾,起初,它是为人们提供避难场所,还有一个休息室,让游客感到舒适和娱乐。
后来,它逐渐成为满足人类医疗需求和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以及接收和治疗患者的服务场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院风险管理制度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第1篇:医院风险管理制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
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的住院病情、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卧床、合并症等)有关,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医院内VTE的发生。
一、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一)成立管理团队建议由主管院长(或副院长)负责,医务管理部门牵头,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共同参与,组成由医务、护理、信息、临床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医院内多学科VTE综合防治管理团队,并建立医院内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
(二)制定管理制度制定VTE防治工作手册,需要建立急危重症VTE处理的应急预案,完善VTE评估和处理相关的会诊与转诊机制。
VTE高风险科室(如骨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等)应成立VTE防治小组,并制定科室个性化的预防制度与流程。
(三)定期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各科室、各级医务人员参加VTE专题培训,逐步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VTE的认知、防范意识及规范化管理能力。
二、医院内患者VTE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一)VTE风险评估1.。
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
卧床&ge。
72h、高龄、脱水、肥胖(BMI>。
30kg/m2)、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及分娩等。
(2)外科因素。
手术、创伤、烧烫伤、各种有创操作等。
(3)内科因素。
恶性肿瘤、危重疾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静脉曲张、炎性肠病等。
(4)治疗相关因素。
肿瘤化疗或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机械通气、足部静脉输液等。
2.VTE风险评估建议在每例患者入院时进行VTE风险评估,特别是VTE高风险科室的住院患者。
对手术患者建议采用Caprini评分量表(表1),对非手术患者建议采用Padua评分量表(表2)。
表1。
Caprini评分量表说明。
1、风险级别。
低危0-1分。
中危。
2分。
高危。
3-4分。
极高危。
&ge。
5分。
。
。
。
。
2、评估时机。
患者入院2h内,如遇急诊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完成,如遇抢救可延长至6h内完成。
。
。
。
。
。
低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中危患者每周至少两次,高危及以上患者每日评估一次。
。
。
。
。
。
。
3、有以下情况需随时评估。
手术、分娩、病情变化等。
出院时评估。
表2。
Padua评分量表(二)出血风险评估1.患者因素。
年龄&ge。
75岁。
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
50×。
109/L等。
2.基础疾病。
活动性出血,如未控制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等。
既往颅内出血史或其他大出血史。
未控制的高血压(SBP>。
180mmHg或DBP>。
110mmHg)。
可能导致严重出血的颅内疾病,如急性脑卒中(3个月内),严重颅脑或急性脊髓损伤。
糖尿病。
恶性肿瘤。
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或肝功能衰竭等。
3.合并用药。
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溶栓药物等。
4.侵入性操作。
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麻醉之前4h和之后12h等。
(三)医院内VTE预防路径1.VTE预防之前的全面评估和风险控制(1)在进行VTE预防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2)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
(3)明确患者合并用药情况。
(4)关注需要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2.VTE预防的知情同意。
图1。
某医院VTE预防知情同意书(四)医院内VTE预防的具体措施1.基本预防。
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制动时尽早开始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
尽早下床活动。
避免脱水。
保证有效循环血量。
有创操作动作轻柔精细,尽量微创。
2.药物预防。
对出血风险低的VTE高危患者,可根据患者VTE风险分级、病因、体重、肾功能状况选择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普通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
3.机械预防。
对活动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以及一旦出血后果特别严重的VTE高危患者可给予机械预防,包括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抗栓弹力袜(AES)和足底静脉泵(VFP)等。
4.腔静脉滤器。
对髂股静脉、下腔静脉存在血栓,且发生PTE风险较高的患者,如果面临急诊手术,可考虑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
5.特殊问题。
6.需要根据不同的VTE风险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预防疗程。
一般患者推荐药物预防7~10d。
对于血栓风险极高的患者,如骨科大手术或活动期恶性肿瘤,可延长预防至28~35d。
(五)医院内VTE预防结果评估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1.出血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疗程上需要关注出血事件是发生。
出现下列一种或以上情况为大出血事件。
血红蛋白下降至少20g/L。
为纠正失血需要输血至少2U(红细胞悬液或全血)。
腹膜后、颅内、椎管内、心包内或眼底出血。
导致严重或致命疗程后果(如脏器衰竭、休克或死亡)。
需内科抢救或外科止血。
有关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明确出血原因与部位以及患者的出凝血状态。
延迟抗凝药物的给药时间或中止药物治疗。
选用相应的拮抗药物。
选用一般止血药物。
输注新鲜血浆、凝血酶原浓缩物或进行血浆置换。
局部加压包扎或外科干预等。
2.其他不良事件的处理。
3.评估VTE事件及处理。
在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中,需动态评估VTE发生的可能性,争取早预警、早识别、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
一旦发生VTE事件,应尽快请专科会诊,尽早进行危险分层并给予规范治疗,进行个体化和精细化管理。
三、医院内VTE的临床识别与处理原则(一)急性DVT的处理原则对DVT临床低度可疑的患者,应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查。
如为阴性,可动态观察。
如为阳性,应进一步进行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
如果超声检查为阳性,则DVT诊断成立,应尽快给予相应处理。
对于DVT临床高度可疑的患者,可直接进行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