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入党故事征文军人6篇。
。
。
对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入党都是一件神圣而难忘的事情。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入党故事征文军人6篇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
。
入党故事征文军人篇1我1953年入党,迄今已65周年。
党把我从一个普通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大学教授。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
在纪念党的生日之际,总有道不尽的党员生活感悟。
在65年党的生活历程中,我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入党前所受到的深刻启蒙教育。
那是1946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时为重庆市第二中学小龙坎分校)读初中。
当时,与人民解放战争的熊熊烈火相呼应,重庆市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尤其1949年4月12日,全市大中学校举行示威游行,。
反饥饿、反迫害、争生存、争温饱。
的口号震撼山城,。
山那边好地方。
。
团结就是力量。
的嘹亮歌声响彻云霄。
大家手挽着手激愤前进,全然不顾路障那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
游行示威结束后不久,同学们蓦然发现,两位组织带领游行的学生领袖消失了。
直到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大家才惊愕得知,他们两位牺牲在国民党残杀革命志士的监牢渣滓洞。
闻讯后同学们无不悲愤洒泪。
全校举行了追悼大会,他们的遗骨被安葬在我们校园内。
镌刻着他们名字的墓碑,和大地长存,与青天辉映。
此情此景,成为我入党前最深刻的启蒙教育,在心中留下永不消失的烙印,给了我进步的精神力量。
1950年3月,我成为重庆市第一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之后,担任了重庆市第一中学学生会主席。
1952年参加高考,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修科。
我怀着当一名党的理论宣传员的渴望,向党递交了。
入党申请书。
。
我的入党介绍人殷切地要求我。
。
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永远牢记党的理想和信念。
。
当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每次回到母校重庆市第一中学,便会来到校园内两位烈士的墓前三鞠躬,向他们虔诚地致共产党员的敬礼。
在65年党的生活历程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时刻准备接受各种考验。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革命战争烈火的焠炼。
但和平年代的道路也并非一马平川,各个时期、实际生活其实都充满着矛盾,存在着各种考验。
作为共产党员,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在大大小小的考验中达到合格的要求,将是一份需要终生慎思谨行才能完成的答卷。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变故比较多。
当面临复杂的情况、是非一时难于分辨时,尤其当个人身处逆境时,思想上也会产生迷茫。
比如。
文化大革命。
期间,我虽年仅三四十岁,却也成为批斗对象。
当时,认识上不能理解,情感上更难于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心里总会默默自勉。
要牢记入党誓言,坚信党的理想信念,坚守党员的崇高信仰,经受住风浪的袭击,直面社会动荡的考验要与党共度时艰,坚守党员正确的政治立场不动摇,保持党心的生机与活力,绝不消极悲观,绝不丧失党员的意志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党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风雪严寒过去后,迎来的是改革开放的春天。
在65年党的生活历程中,我还深切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必须将党的事业和要求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和行动中。
人生的道路丰富多彩、曲折多变,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任务、所从事的具体工作都会有所不同。
然而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应将所承担的任务、所从事的具体工作,都视为落实党的任务、党的要求的具体行动,必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做好。
我这一生,参与了学科教育、社会学两个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主编了全国和xx市中学政治学科的教科书,撰著和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课文集》《简明社会学》《社会学文集》等著作和数以百计的文稿。
退休前还在校内外担任过不少党、政和学术职务。
我的周末和节假日,大多数是在撰写学科建设的文稿、著作或忙于党政工作中度过的。
陪伴孩子、妻子度周末,可说是一种奢侈。
退休以前都是用手写稿,有时甚至写到手指发肿。
退休之后,60岁学会用电脑,写作顺利多了,迄今已二十余年。
改革开放之前编撰中学教材,一般不署作者个人姓名,基本上也没有稿酬。
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做工作不应计较个人名利,而是要让党放心让我们服务的对象满意,这样才不辜负共产党员的称号。
在65年党的生活历程中,我还深切地感悟到,人的自然生命终会衰老,然而,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和党性精神则永远不应衰颓。
我们华东师大老教授协会的一批老同志包括老共产党员,响应党委的号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工程,编撰了《师魂&mdash。
&mdash。
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文脉&mdash。
&mdash。
华东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回眸》等大型著作,为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教科书,为学校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师魂》是我校老一辈名师的赞歌,写了我校79位老一辈名师,全书75万余字。
《文脉》是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历史纪实,全书约百万字。
100多位作者精心撰稿,20多位编委齐心努力,历时七年多,充分展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力求师魂的真谛和学科建设的文脉得以代代传承。
我作为校老教授协会首任会长,担任了这两部著作的主编。
工作起步时,我迈向80高龄,两书出版后,我又前进一大步,登上85岁高峰。
在参与编撰这两本本著作的过程中,我常被老一辈名师和学科建设者们心向祖国、爱党敬业、诲人不倦、献身师大的精神感动落泪,深知肩负重任,不敢稍懈。
当看到老同志们的集体成果问世,心里特别欣喜,总算向党交出了一份应有的答卷。
之后的20xx年,时值我校已故党委书记、焦裕禄式好干部常溪萍诞辰一百周年。
为加强全校党员特别党的干部的党性教育,党委决定举办纪念常溪萍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并委托我担任主编,编撰了《溪萍百年&mdash。
&mdash。
常溪萍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常溪萍墨迹选》。
我为《文集》撰写的前言《高山景行党性永辉》,可以说是向常溪萍同志学习、加强党性修养一篇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
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
对于一名老年共产人来说,我一生中充当的社会角色一言难尽获得的党政和专业职务称谓、荣誉称号也比较多。
而无论在观念里还是实践中,。
共产党员。
的身份始终处在第一位,为党工作是自己的本分。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说。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我虽已进入迈向九十高龄的老年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