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师德师风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
520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国古代师德师风,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古代师德师风[摘&emsp。
&emsp。
要]&emsp。
中国古代自教育发凡,即开始形成以教师为本的为师之道。
历代教师恪守与弘扬,形成了一以贯之的师德传统,它旨在追求至善、崇德、贵表、务本和弘道。
在传统师道中,师德为百业道德之首,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强调人格独立、立德善教、学不厌新和公心求是。
师风是师德行为表现出的特有精神状态,主张教师要自立自得、知行合一、知体达用和长善救失。
[关&ensp。
键&ensp。
词]&emsp。
师道。
师德。
师风[作者简介]&emsp。
毕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中,教师作为传道育人的特殊知性人群,始终是教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而受到历代政府和人民尊重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师道传统的永恒和创新。
师德师风,是师道的重要内涵,历代教育家在不同时期为弘扬师道,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有论述。
一、师道的基本精神我国历代教师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种永恒信奉、不断追求、与时共进、薪火相传的中国。
师道。
。
恪守和弘扬师道,光大教育优良传统,是中国历代教师共同信奉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形成了我国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心理和性格特征。
首先,师道至善,化民易俗师道寓于教育之中,为师者操守。
儒家经典《大学》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学记》云:。
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
(《礼记&bull。
学记》)《大学》等经典认为,教育就是通过传授知识使人们学习和弘扬这个。
大道。
。
知识有。
修身之学。
、。
立本之学。
、。
经世之学。
,也有。
章句之学。
、。
辞赋之学。
、。
技艺之学。
。
为师者首先要明白什么是。
大学。
,什么是。
小学。
。
其为学之道是。
君子之学。
或是。
小人之学。
。
只有那种具有。
大学之道。
修养、情怀、志趣的学者,才能立足于社会。
只有浸蕴深厚的道德修养、积极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感的学者才可以称作。
大学者。
,才可以传授。
君子之学。
。
其次,师道崇德,以善先人我国师道传统的基本精神,具有养成人格、发展身心的道德教育感染力、影响力,具有化民成俗、陶冶情操、塑造民族精神的特有作用。
孔子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bull。
为政》)用道德来教育百姓,用礼教来规范人民,人们不但有廉耻,而且人心归服,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孔子主张德治仁政,要求以道德秩序建设作为国家政治、社会秩序的基础,故教育。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论语&bull。
学而》)。
荀子主张:。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
(《荀子&bull。
儒教》)《学记》提出。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礼记&bull。
学记》)古代师道传统强调教育以实现。
德治。
为目的,故为师者必须在化民成俗、表率人伦方面发挥先导性、典范性作用。
其三,师道贵表,以身作则师道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是。
人道。
的最高层次,重在为人师表。
自古以来的大教育家,都在教育理论上花费很大的精力作了阐述。
孔子从。
德治。
观点阐述了执政者和教育者在个人。
修德。
与。
德治。
的有机统一,从而阐述了师道的基本作用与意义。
。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bull。
颜渊》)。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论语&bull。
子路》)。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bull。
子路》)这揭示了上行下效的道理,深刻指出为政和从教者的道德修养对于治理国家、影响社会道德风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学记》称:。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
(《礼记&bull。
学记》)教师是化民成俗的主体,是通过教书育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其职责是以。
六艺。
教育百姓,建立。
德治。
的社会道德秩序。
师道贵在表率、示范、引领,故。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
(《礼记&bull。
学记》)其四,师道务本,本立道生孔子讲。
吾道一以贯之。
。
他称有德之士为。
君子。
或。
君子儒。
,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完善自己的道德。
。
君子务本。
(《论语&bull。
学而》),所谓。
务本。
,就是修养德性。
荀子认为,孔子所指的。
道。
就是做人应当遵循的道德定律。
。
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
。
(《荀子&bull。
儒效》)孔子毕生致力于传道,并不断完善和修养自己,是我国古代大力提倡师道并且努力实践师道的教育家,由于他在道德修养、教书育人、学术贡献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而为中国古代师道精神做出了崇高的德义诠释,也使教师得到了受教育者和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其五,师道尊严,文以载道《学记》云:。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师道尊严,是中国古代奉行的精神,。
教不严,师之惰。
,人才培养需要严格的教育管理,这是不争的事实。
唐代韩愈,对师道传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
学所以为道。
,即教育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
。
道。
既是以儒学为根本的中国主流文化,也是现实生活中体现为人性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