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通用3篇)党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特殊的一章。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改革开放,为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
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新的历史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专题党课讲稿—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第一篇:党史专题党课讲稿—重温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九周年,再过1年,将迎来党的百年XXX。
回顾百年历史,风风雨雨,不胜感慨。
一句话,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在漫漫长夜中看到希望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后,中华民族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列强贪得无厌,你争我夺,竟然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
而中国政府竟宣称严守。
中立。
。
国将不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无数仁人志士忧心忡忡,为民族的生存寻找出路。
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主张教育救国,有人引进西方种种时髦思潮,包括法西斯主义。
但是,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幼小的民族工业,经不住洋货、洋资本的冲击。
在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下,教育也难有所为。
至于西方思潮,更是不着边际。
中国向何处去?正在中国人民感到迷茫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稳住了阵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各地人士纷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下旬,各地代表集合在XXX一家不起眼的房子里,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件事震动全国,它给灾难和迷惑中的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
好比漫漫长夜,看到东方呈现出一线曙光。
早期的共产党人不一定明白共产主义究竟有什么含义,但他们认识到当前最重要任务是把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拯救过来,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大山。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拯救民族危亡作为己任。
还有一个人对十月革命抱有好感,那就是孙XXX。
由于两次革命失败,他正寻找新的出路。
他认为,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可以成为同盟者。
而1923年中共三大也作出决定,与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党代会,通过了联共、联俄的方针,中共代表参加了会议,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会议通过了共产党员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
看起来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不错的开端。
但是好景不常。
1925年孙XXX因病去世,留下一句带有遗憾的话。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抛弃了孙XXX的主张,在列强和江南财阀的支持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对共产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
无数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
生存下来的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从资产阶级手中接过反帝、反封建,后来又加上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大旗,继续前进。
自称是孙XXX忠实学生的蒋介石,至死也不敢放弃。
革命。
两个字,但谁都清楚他要革谁的命。
历史证明,复兴中华民族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二、抗战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伟大转折1931年,一心要侵吞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第二次侵华战争。
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日军迅速夺取东北,向华北渗透。
东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战。
1937年7月7日,侵华战争演变成以夺取全国为目的的全面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取得胜利。
但是日本打错了算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的结局表明,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
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收回了或取消了列强夺取的大部分领土或特权,百年耻辱为之一洗。
这一胜利终止了民族的继续衰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抗战胜利是如何取得的?XX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时指出。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
中流砥柱。
的作用。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这一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战的战略方针,统一了全国思想,并且付诸了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1935年,在形势日益紧迫的情况下,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以后中共多次题注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在发生XXX事变时,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建议国共第二次合作。
国共合作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各地方军队也停止了相互争斗,在抗战中有良好表现。
当时地方军队有100万,超过中央军的80万,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在李宗仁指挥、桂军、川军、西北军、鲁军等地方军队参加下取得的。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国内人心浮动。
军队中很多高级将领也意见分歧,有人说抗战必败,中国必亡。
也有人说打几个台儿庄战役就可以把日军逐出国门。
蒋介石高喊。
保卫大XXX。
的口号,集中尚存的百万军队,要与日本做最后决战。
XXX地处平原,易攻难守,谁都知道难以取胜。
在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938年写出《论持久战》一文,在XXX出版,迅速传遍全国。
党中央指示周恩来在XXX会见蒋介石,说明共产党关于打持久战的主张。
蒋介石接受了这一主张,在XXX外围进行一定的阻击后,有序地把军队撤出,把大量战略物资运往XXX,为打持久战做好准备。
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
毛泽东为八路军、新四军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放手发动群众,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战。
军队所到之处首先实行。
二五减租。
,解除了农民群众生存之忧,抗战积极性高涨,形成了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核心,民兵队伍协同,广大人民支援的抗战队伍,开始时八路军新四军只有三、四万人,在民众支持下迅速发展,民兵队伍最多时达二百万。
日军陷在人民战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XXX失守后蒋介石曾说今后要以游击战为主,在XXX设立游击战训练班,还聘请叶剑英为教官。
但国民党军队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遭到失败,蒋介石只好把军队撤回。
全国抗战统一战线、持久战、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战的战略方针,是克敌制胜的三件法宝。
与中国不同,日本没有从战略高度对战争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它妄言三个月结束战争完全脱离实际。
日本军国主义过分相信主观意志的作用,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具有非理性思维的倾向,这一特点现在还可以在日本右翼势力中看到。
很多人认为,在二战中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