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写作教学规律,巧于融合学以致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探讨

教学资源 教学心得体会 格式:doc 页数:7P 上传日期:2020-12-19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遵循写作教学规律,巧于融合学以致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探讨遵循写作教学规律,巧于融合学以致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探讨【摘要】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写作规律,秉承“文以载道”精神,巧于融合人文素养,提升堂堂正正做人的本分,增强“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

“学以致用”时,严于遵规守矩,善于规范行文,展示认认真真做事的本领。

因此,构建融合人文素养的教材体系,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入手,有利于改善写作课程的功能和作用,达到应用文写作知识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的完美融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遵循规律巧于融合学以致用进入新时代,高职人才不仅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应是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

而人文素养培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1]因此,承载着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写作规律,巧妙而系统地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与现实生活和工作需要对接,这既是该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改善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这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浸润学生智慧道德等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亟需融合人文素养(一)教学现状亟需融合人文素养现在,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已经是每个现代人从事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而高职 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虽然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上有所突破,但是仍局限于“以就业为导向”,或是“以技能为导向”上,忽视了职业发展理念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有时随意调整教学内容,有时增删教学文种,陷入不清不明、随意取舍教材的状态。

有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重传授知识,而轻视实践教学。

有的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但在师资配备和教学条件上则比较随意,忽视该课程的教学特点。

这使得应用文写作课程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被边缘化的状态,有悖于设置该门课程的初衷及其教育意义。

另外,高职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人文素养缺失和综合素质不高等普遍性问题况且高职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育意义认知有限。

以上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制约着高职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人才培养需要融合人文素养邓小平说。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深刻认识“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的思想内涵,努力构建应用文教学科学体系,让应用文写作课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和优秀职业品质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引起重视的紧迫任务,更是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人文素养培育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意义(一)应用文写作蕴含丰富人文素养1、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内化于心,是形成人的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 品质、修养等内在涵养的体现。

外化于行,表现为人们在人文方面达到的发展程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以及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

[2]人文素养培育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人们达到人性的自觉,深刻感悟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进而达到自律自悟至灵魂升华,激发人们追求崇高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等高尚品质。

一言以蔽之,人文素质就是教育人们“懂得做人做事”,“学会做人做事”,是关于“为人处世”的学问。

2、应用文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

自古以来,应用文不断沿革与创制,不断完善与传承,引起历朝历代的重视。

自南宋出现应用文名称,到“五四”时期,应用文才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而得到广泛应用。

“文以载道”、“知行合一”、“文贵实用”的传统体现着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特点,也传承着写作的社会功能。

[3]这说明,应用文承载着中华传统政治文化风韵,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和精神。

古代每一种应用文体,如颂、赞、祝、章、表、奏、启、议、封禅等,都是中国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社交礼仪诸多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承、繁衍的故事,呈现着古代读书人的天下义利观、社会责任感和实事求是追求治国安邦的高贵品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3.新时代需要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合人文素养。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教学要求和学生专业学习和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融合人文素养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做、用”中历练,在工作和生活的对接中受益,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学会做人做事”。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通过渗透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分析判断、语 言表达、科学决策和审美等综合能力。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基本对策(一)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培育人文素养1.在教学的内容上注重融合人文素养所谓“人文”,就是“人类文化的内在和外在形态”,人文即文化。

从人文即文化的角度看,人文素养就是文化修养的程度。

在教学内容的规定上,注重融合人文知识,才能懂得应用文写作“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义,才能清楚“写什么”、“怎么写”和“什么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等一些基本问题。

在此基础上,理解写作应用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明白事理,懂得应用文写作的社会价值。

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把握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的载体的应用文,携带着人文精神、职业品质和规范行为,走进课堂、走进“学做用”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是职业人的正确选择和内涵所在。

2.在教学的方法上渗透人文素养(1)在教法上创新。

作为教学任务承担者的教师,必须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其学习诉求,在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学生兴趣全无。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做文章。

(2)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视频、现实故事和学生校园实践活动等案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亲自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和相关技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如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大学生辩论赛”,将学生分成若干职能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工作任务,如 “活动策划”、“通知”和“邀请函”的写作等,每个小组成员为完成既定的任务通力协作,出谋划策。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当堂进行评价,并讲解这些应用文的写作格式。

学生从中既学到了应用文写作的知识,也掌握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通力协作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团队意识等。

(3)巧借“及时雨”,润物细无声。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借“及时雨”,实现“润物细无声”。

所谓及时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抓住时机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润物细无声”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申请书时,以入党申请书写作为例,既要将申请书的写作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和PDF阅读器。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4.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5.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6.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应航范文网 版权所有 ©2021    京ICP备15007777号-1


网站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内通知我们,我们定会及时删除